前幾天看朋友的暱稱說:"如果我要在意每個人對我的想法,那我該如何是好",接著下來有另一個人回應他:"你就選擇做你自己吧"。
我想了一想,人類真的是很可憐的動物,正因我們存在著某種動物界的爭霸心態,但又有著所謂社會價值觀等思考,所以很容易把自己當成一個商品,讓他人變成標價人員,當價格被標得越高,就代表得到很高的認同,藉此得到滿足。
那如果有一天起床,這些認同全部都崩解了呢?! 這又讓我想起了大學看的卡夫卡寫的一本書蛻變,卡夫卡在書中寫道一個男子一天起床,發現自己變成了蟲,擁有著巨大的身體和極度殘弱的腳,遭人厭惡和歧視。最後這個男子便開始足不出戶,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最後他在某一夜晚聽到家人討論他這個怪物帶給他們的困擾,為了心愛的家人,他放棄了生命。
我一開始看完,並不能理解卡夫卡想要表達的心境,只能把這個故事歸類為卡夫卡把自己的人生套入故事當中。後來漸漸知道卡夫卡是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那這本書的蟲人可能就可以被歸類在敘述一種當你自身價值觀全部被扭曲,那你還能剩下甚麼,自身存在的價值為何的探討。
話說回來,存在主義的出現就是因為一些歐洲國家大屠殺及內亂的背景之下,導致人類的文明與理性被破壞而衍生出來的對自身存在的一種提問。所以,如何成為一個真實的人,這點就必須要靠你自身能肯定自己是"特別的",這樣對自己的存在感才會覺得高於他人。
所以若要我回應朋友的那句暱稱,我想我可能會回以上這一大串,但又怕他會覺得我發瘋了,對一個小小的暱稱這麼正視。
但,我只是忽然有感而發,同時也是對自己說的。
從小到大,我們有多少時候都再在意別人的眼光,有多少時候都想追求好的社會觀感。 這樣的結果導致我們像一對路隊,永遠走著同樣的路前進,但真正的天才 總是背道而馳,卻遠遠的超越了我們。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說:"不需要別人做甚麼就做甚麼,永遠要問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雖然我常忘記這句話,但偶爾還是得想一想的,是吧。
PS:"蛻變"這本書後來也有被改編成兒童繪本"卡夫卡變蟲記",但內容已經脫離存在主義,探討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還蠻適合有小朋友的大人看。